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把LED作为新能源产业优先发展。
据介绍,中国煤炭价格指数的采价范围,将全国煤炭市场划分为8个区域、8个品种。7月1日,中国煤炭价格指数(China Coal Price Index,简称CCPI)正式由国家煤炭工业网和中国煤炭市场网向全社会定期发布。
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以2006年1月1日为基期(100点),每周作为一个基本采价周期和发布周期,在每周五编制、每周一发布目前下游减水剂开工率不到五成,对工业萘需求量难有突破。炭黑市场较上一周波动不大,成交清淡。而东北、西南等地高位继续跟跌,商谈情况一般。深加工方面:工业萘市场平稳运行,价格较上一周无明显波动。
短期来看,炭黑仍将维持现有态势,静待上下游行情回暖。短期来看,减水剂量价均难升。智能变电站是实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重要支撑。
这将创造出电力设备市场强大的需求,为电力设备供应商创造难得的发展机遇。预计十二五后期将是柔性输电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投资将带来的设备需求超过190亿元。十二五期间按配网智能化率达到40%测算配电智能化终端和主站的总市场容量将分别达到230亿元和36亿元左右,总市场容量接近280亿元。电网智能化建设将推动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升级和跨越。
该系统的建设将增加在线监测设备和交、直流柔性输电静止无功补偿器、静止同步补偿器等设备的需求增长。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新建变电站设计补充规定》,要求从2011年起所有交流110(66)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新建工程均按智能变电站标准设计。
随着间歇式、不稳定新能源电源装机容量的增加,并网比例不断提升,电网必然承受严峻的考验,电网智能化需求越来越迫切。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成20~30项智能电网技术专项示范工程和3~5项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5~10个智能电网示范城市、50个智能电网示范园区。用电环节智能化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和终端用户的用电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用电监控、推行阶梯电价和峰谷电价、负荷管理、线损分析,最终达到用电检查、自动抄表、错峰用电、负荷预测和节约用电成本等目的。发电、调度智能化发电、调度环节智能化,主要是间歇式新能源电源大规模接入智能化,实现厂网协调控制系统智能化。
依据可再生能源并网相关技术标准和制度要求,实现间歇式新能源电源送出多种组态运行方式的友好并网,实现发电功率准确预测、智能调度控制功能。预计到2015年国内市场容量为500亿元以上。这将扩大间歇式新能源并网设备的需求。智能电网建设是拉动电力设备需求快速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未来2~3年,智能用电市场预计将保持20%~30%的年均增速,总市场容量约为1200亿元南非理查德港动力煤价格指数在上期90美元/吨的基础上跌落2.29美元至87.71美元/吨,跌幅2.54%。
以浙能集团电厂为例,目前电厂日耗为10.2万吨,基本达到正常负荷的88%,而前一阶段最为疲软时,仅为9.1万吨,上电集团日耗也有增加,达到2.4万吨,较前一阶段的1.5-1.8万吨有较大增幅。进口煤价格和质量优势非常明显,据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8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指数在上期92.15美元/吨的基础下跌1.82美元至90.33美元/吨,跌幅为1.98%。
浙江省浙能集团去年进口煤炭500万吨,今年进口煤炭还将增加,其旗下六横岛储煤基地,目前,堆存着160万吨,其中80%来自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这也显示了国际煤炭市场的疲软,主要煤炭进口国经济运行水平低,采购量下降。欧洲ARA三港动力煤价格指数在上期88.1的基础上跌落0.22美元至86.97美元/吨,跌幅0.25%。上述商品主要分为五大类,其中能源资源性产品,包括煤炭、焦炭、成品油、大理石、稀土等。进口煤主要以华东、华南沿海地区为主,据统计,今年1-4月,福建省进口煤炭482万吨,增长43.1%。根据以往经验进行分析,每个月进口煤如果能达到2000万吨以上水平,就足以改变国内沿海煤炭市场供求形势,加之今年经济发展减速,煤炭需求增速趋缓,用户增加了进口,势必减少从北方港口拉煤数量。
目前,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的煤炭价格,即使再加上运费、税率、到岸综合成本等因素,到岸价比北方港口煤炭价格低廉许多,中国发电企业购买进口煤炭可便宜20%左右。另据统计,1-3月份,广西进口煤炭891万吨。
据了解,广东省粤电集团决定利用国际煤价低迷之时,适当增加进口量,粤电在进口采购的同时,还从采挖源头上进行参与,增加供给的保障深度与优势。进口煤数量的大幅增加,增加了资源供给,改变了沿海煤市的走势,也加剧了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
随之我国对煤炭资源保护利用的逐步深入,引入国际煤炭资源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将成为未来煤炭配置和采购的发展趋势。而山东省方面,去年全年进口煤炭为450万吨,今年进口将达到500万吨。
进口煤的大量涌入,缓解了煤炭运输紧张局面,但也平抑了国内煤炭价格,遏制了北方港口煤炭平仓价格的上调。据统计,去年,我国进口煤炭达到1.82亿吨,成为世界最大的进口国,笔者预计,今年我国进口煤炭仍将呈快速增长态势,达到2.5亿吨左右。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现象,除因为我国经济增长出现放缓的原因,造成煤炭需求不旺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口煤严重冲击国内市场。最值得关注的是,为积极扩大进口,满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及消费需求,2012年我国对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4.4%,比最惠国税率低50%以上。
东南沿海地区,由于运距原因,越靠近南部,进口煤数量越多,广东、广西、海南等省(自治区)进口煤几乎支撑着这些地区海上煤炭调入量的1/3左右。今年1月1日起,我国进出口关税进行了部分调整。
今年1-4月份,我国进口煤炭合计达到8655万吨,同比增长达69.6%。据数据显示,包括褐煤,我国1月份共进口煤炭达1965万吨,2月份进口2055万吨,3月份进口2140万吨,4月份进口2505万吨,同比增加1187万吨,增幅高达90.1%,5月份,数据没出来,但预计也将达到2000-2500万吨之间。
日前,随着夏季的来临,华东、华南地区气温升高,上海、广州等地先后达到30摄氏度,民用电有所增加,沿海火电厂日耗略有增加。尽管电厂日耗略有增加,但由于下游电厂存煤过高,大量煤船在接卸港和电厂码头锚地下锚,煤船压港,等待接卸。
国家对煤炭进出口税率政策的调整,体现国家减少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意图,也体现出国家对国内煤炭资源实时保护、对进口放开的政策。2000年到去年为止,十二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大幅增加下,我国煤炭进口数量呈现快速递增的态势,而出口却呈现递减。去年以来,粤电积极与澳大利亚有信誉的煤炭贸易商往来,参与其煤炭的源头投资或合作,缩短中间的购置环节,增加物美价廉的外贸煤上岸。广东省大华中能源有限公司积极开展与菲律宾贸易商的合作,共同开发该国煤矿的开采,引进价格低廉的菲律宾煤炭进粤。
而前一阶段,六大电厂存煤可用天数最高曾达到33.3天。广东省进口煤炭达1991万吨,同比增长87.5%,占该省海上调入量的37%。
展望未来进口煤走势,在通胀和债务问题等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将在较低水平运行,煤炭需求不会呈现大幅度增长,国际煤炭价格不会大涨、只会下降或保持平稳,主要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蒙古国等将继续加大对我国的煤炭出口,相对于价格略高的国内煤炭价格,进口煤炭拥有物美价廉的优势,因此,沿海地区用煤企业仍拥有从海外进口煤炭的动力。在去年和前年,一旦我国出现大规模进口煤炭的现象,必然造成进口煤价格大幅攀升,进而促使国内煤炭市场趋好,用户转为采购国内煤炭,可是今年却相反,出现了:我国大规模进口煤炭,进口煤数量大幅增加,而国际煤价却仍出现下滑态势的奇怪现象。
且进口煤价格仍然占有一定优势,尤其进口长协煤补充较为及时,用户接货价和北方港口平仓价继续快速下滑,煤市观望和悲观气氛仍十分浓厚。从目前实施的较低进口暂定税率的商品来看,国家希望通过扩大进口,满足国内需求的意图很明显。